《作者面对面》樊志斌老师关于《曹雪芹传》学术讲座观后感
2025-03-04 11:59:05
  • 0
  • 0
  • 0

《作者面对面》樊志斌老师关于《曹雪芹传》学术讲座观后感

作者:张星水

 

    2025年2月27日下午的京城,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笔者有缘出席了樊志斌先生(当代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北京曹雪芹学会常务理事、《曹雪芹研究》常务编委、北京香山曹雪芹纪念馆研究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北大纵横读书品牌系列项目《作者面对面》第532期活动讲述他撰写的《回到历史现场——时代、作者、作品合一角度下的红楼梦》一书的作者读书阅读分享课(公益讲座)。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红学讲座,内容十分丰富精彩。下面,笔者仅针对樊老师讲座之中笔者比较感兴趣的几个议题,遴选出来加以归纳、总结、阐述,再添加上笔者的理解、感受与想法,随撰此文。

 

    首先,樊志斌老师开门见山地说道: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这当然是后世文人对于曹雪芹《红楼梦》的褒奖之词,红迷们对此耳熟能详,当然震古烁今的鸿篇巨擘《红楼梦》自然也担得起这份荣誉。随后主讲人开始了正式演讲,樊老师没有上来直接就谈曹雪芹与《红楼梦》,而是从中国古代文化开始谈起,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娓娓道来,也谈到了中国古代三教(儒释道),孔子的《论语》、《春秋》与庄子的散文,韩愈的文学观,刘勰《文心雕龙》,包括李白、杜甫的经典诗歌,以及上述学说、思想、哲学、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艺小说创作所产生的广泛而又深远的历史影响。

 

    其次,樊志斌老师秉持研究古典文学的方法论,主张研究《红楼梦》一定要回到书中所描述的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现场,穿越时空隧道,身临其境,以研究者的第一视角来观察、分析、剖析原著作者曹雪芹的创作思路与路径方法,樊老师说这也是借鉴侦探侦查办案所采取的刑侦手段,搜集证据,发现证据,乃至形成具有关联性的闭合证据链,从而推导出比较具有说服力的论证结论。对此还原历史、求真务实的研究方法,笔者甚为认同。经年以来,笔者在从事施耐庵与《水浒传》的研究过程中,也是秉持这种调查取证、侦查办案的研究方法,广泛地搜集历史文献资料,寻访一切与《水浒传》相关联的历史线索。

 

    第三、《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究竟发生在哪个朝代的那个地方?明朝还是清朝?北京(京师、元大都、明清帝都)还是南京(金陵、石头城、大明朱元璋开国首都,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之后的陪都)?映射的是那个大家族(官宦世家)?康熙朝廷明珠(纳兰性德之父)家族?还是曹寅(江南织造)所属的江南曹家?《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究竟是曹雪芹本尊的原著?还是高鹗、程伟元等人的续作?笔者平日比较关心的关于《红楼梦》的几个著名历史悬案(有争议,存分歧,待考证)问题,樊志斌老师在他的著作中都给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与鲜明的观点,他从疑点重重的历史悬疑谜团中拨云见日,指点迷津,真知灼见,内容丰富,以飨读者,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到新华书店或者孔夫子旧书网购买樊志斌老师的相关书籍,详细阅读与理解之,笔者在本文中由于篇幅关系不再做进一步的解读与剖析。

 

    第四,樊志斌老师谈到了贾雨村科举与仕途的发迹之路,冷子兴与贾雨村的对话(针对四大家族以及贾宝玉、林黛玉、金陵十三钗……等人的故事演绎),巡盐御史林如海(林黛玉之父,进士及第,探花出身)的财产状况究竟如何?林黛玉的家族产业在林如海过世之后是否被贾府(以贾母和王熙凤为代表的贾府操盘手与管家婆)所接管、兼并与吞没?樊志斌老师也给出了他的分析判断与学理观点:他认为这种情况在那个封建礼教主导的宗法时代几乎不太可能发生,毕竟林黛玉只是林如海的闺女(将来成人之后要外嫁他人),而非传承家族遗产并且能够延续香火、传宗接代的儿子或者其他嫡庶子嗣。

 

    第五、关于《红楼梦》的饮食、养生、玉器、珠宝、文玩,贵族公子小姐少奶奶等人的日常起居(吃喝拉撒睡),吃穿用度,锦衣玉食,吟诗赋对,嬉戏游园,游春赏花,吃喝玩乐,春夏秋冬,聚散离合,这样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生活描写,王公贵族的深宅大院里的芝麻粒大小的事儿,也被曹雪芹刻画到头发丝一样的细致,描写的细致入微,不厌其烦。就此,樊志斌老师还提到了曹雪芹撰写的另外一本闲书《废艺斋集稿》的写作趣事,当然,这本书籍的来龙去脉在史学界尚存在有待进一步考证的研究空间。总而言之,曹雪芹虽然历经豪门望族的家道中落,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是他迁徙北京之后没有沉沦堕落,依旧热爱生活,在香山一带的山野隐逸生活还是充满情趣,而且他心灵手巧,多才多艺,能言善辩,会讲故事,亦善辞令,喜好饮酒,还擅长书画丹青与民间手工艺的编织。

 

    第六、樊志斌老师在讲座中还提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与北京海淀香山这一带地区的历史渊源:涉及到北京海淀的三山五园(明清皇家园林),以及附近的蓝靛厂、稻香村……等地方的野史,香山植物园附近的清朝旧宅题壁诗的发现,从而印证了曹雪芹与海淀香山黄叶村的不解之缘,随后才有了曹雪芹纪念馆的建立。另外,曹雪芹祖上的显赫家世、满汉融合的旗人世家子弟,曹雪芹的生活圈与朋友圈,纳兰性德(康熙权臣明珠之子)与《红楼梦》的关系,康熙雍正年间兴建、乾隆时期修葺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畅春园、……等皇家禁地的蔚为大观,大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曹雪芹先祖在康熙皇帝身边御用当差的历史影像,以至于《红楼梦》中虚构的大观园,也是曹雪芹在追忆先祖在康熙年间的繁华盛世里担任世袭罔替的江南织造时期的登峰造极的显赫富贵经历的基础上而进行的艺术加工之二度创作,并非凭空捏造、主观臆断的空穴来风。这段曹家真实经历的家族兴衰史可谓风云变幻,大起大落,尤其是家道中落的窘境给幼年生长在王公贵族的深宅大院里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曹雪芹的幼小心灵留下了反差深刻的记忆烙印,正如曹雪芹所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第七、樊志斌老师还简明扼要地讲述了《红楼梦》研究领域的一些名人轶事,包括:林语堂、俞平伯、周汝昌等知名学者的红学研究方法与学术成果,毛主席点评《红楼梦》的故事,以及一些现代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院哲学的视角出发来分析《红楼梦》书中所描述的封建官宦士大夫家族(譬如:宁国府、荣国府)由鼎盛逐渐走向衰败的历史成因之探究,秉持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史学观的研究态度以分析之,解析之,剖析之,得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宿命。

 

    最后,关于现代作家刘心武先生的红学观之辨析,樊志斌老师点到为止,一带而过,没有做过多的评论。而笔者认为,创作与研究是两码事,作家与学者之间各有优势,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不可同日而语。故作家与红学家之间既有合作与共鸣,也有分歧与争鸣,这属于正常现象。笔者平日里喜欢琢磨、推敲与研究施耐庵的《水浒传》,深有体会,基于文化同理心,其中精微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总之,在北大纵横《作者面对面》现场聆听了当代红学家樊志斌老师关于《红楼梦》的学术讲座,受益匪浅,也甚为认同。本文只是笔者针对樊老师讲座全貌之中的一小部分内容进行了简略的归纳与阐述。笔者认为,作为中国古代经典名著中的杰出代表作品之一,曹雪芹的《红楼梦》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其中不乏受到老庄道家思想的“消极”影响,所以才有了《红楼梦》中跛足道人看破红尘的《好了歌》以及引发的案例(甄士隐离家出走、流落江湖,贾宝玉遁入空门、剃度为僧),曹雪芹也似乎借鉴了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的一些叙事手法,作为后世人评选出的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四大奇书的最后一部收官者,《红楼梦》当之无愧,实至名归,并与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成就一样伟大的文学巨著,一起屹立于中国古典文学的金字塔巅峰,交相辉映,彪炳史册。

 

星水道人(悲心观道)2025年3月3日深夜草书于京畿燕山军都峰八达岭品石斋陋室寒舍。

 

附录:关于本次传统文化的公益学术讲座的备注

讲座时间:2025年2月27日 13:30-16:30

讲座地点:北京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主讲人:樊志斌(北京曹雪芹纪念馆研究员)

主持人:王璞(北京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创始人)、陈保辰(《作者面对面》项目秘书长)

推荐人:蔡小红(别名德兰、公益人士)、王永武(武丁、公益人士)

摄制导演:柴金龙(诗人、导演、主播、公益人士)

文字记录人:张星水(军都山居士、八达岭樵夫)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